各院部:
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要求,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以“助力专业能力提升,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为主题的中青年教师专题网络培训。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具体实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标
培训围绕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以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关键,通过理论素养、育人使命、教学创新、教学大赛等等方面课程学习,助力中青年教师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能力,实现教学创新,追求教学卓越,支撑我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二、培训对象
全校中青年教师(原则上任教三年以上,年龄40周岁以下专任教师全部参加)。
三、培训时间
培训时长为3个月,具体分为报名、学习和总结三个阶段,具体时间为6月23—9月22日。具体培训安排见下表:
培训 阶段 |
时间 |
工作内容 |
报名 阶段 |
6月23日--6月30日 |
1.发放培训通知,部署培训工作。 2.建立培训管理团队,进行训前指导。 3.学员实名注册,使用学习卡进入班级。 |
学习 阶段 |
7月10日--9月10日 |
1.参训学员按照教学计划,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参与主题研讨,撰写学习心得,完成各项考核要求后在线打印学时证明。 2.参训单位加强统筹,做好培训中期的督学与促学工作。 |
总结 阶段 |
9月12---9月23日 |
开展培训评估与总结。 |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培训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www.enaea.edu.cn)平台组织实施。参训学员在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进行实名注册,登录后使用统一发放的学习卡参加学习(已注册过的学员可直接登录并使用学习卡),也可以直接下载移动客户端(学习公社APP)随时登录学习。
本次培训设置课程学习、主题研讨、研修总结等必修环节和专家辅导、行动学习和实践应用等可选环节。
1.课程学习(必修环节)
本次培训围绕思想政治素养、明确育人使命、提升专业能力、引领教学创新、备战教学大赛等课程模块进行学习(详见附件1)。
2.主题研讨(必修环节)
培训期间,参训学员在班级管理员的组织下,围绕“高水平大学课堂教学基本要素与特征”“OBE新理念如何落实和体现”“一流课程建设的主要路径与方法”“如何实现有效地教学创新”“我的教学大赛赛参赛经验分享”等主题开展研讨。
3.研修总结(必修环节)
参训学员要结合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自身工作实际,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作为本次培训的学习成果。要求能体现本次培训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认同等方面的收获和提升,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认真原创,杜绝抄袭。
4.专家辅导(可选环节)
培训期间,根据学员学习问题汇总情况,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将安排教学名师和专职指导教师为学员提供定期的咨询答疑辅导服务,为新教师提供学习指导。
5.行动学习(可选环节)
培训期间,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将根据需要安排专家团队开展教学实训工作坊(BTC、BOPPPS、混合式教学、对分教学、一流课程建设等不同类型可选),以促进教师教学实操能力的养成。
6.实践应用(可选环节)
培训期间,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将设置教学大纲设计作品征集、我的教学成长故事征文、微格教学视频专家点评等应用实践类学习任务,促进教师进行所学知识的应用转化和实践能力形成。参训学员可选择提交自己擅长的应用设计作品。学员所提交的优秀成长故事、优秀教学设计作品和优秀微格教学视频将推荐至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研修成果专区进行宣传展示、学习交流。
五、培训考核
为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确定以“基于任务”和“关注过程”为原则的考核方法,培训将从过程性与获得感两个维度进行考核,完成培训各项考核要求的学员可在线打印学时证明,所学学时计入继续教育培训学时。
考核维度 |
考核内容 |
分数 |
过程考核 |
课程学习:完成不少于40学时(45分钟/学时)的视频课程。平台自动记录学时。 |
60分 |
主题研讨:学员需参与不少于2次的主题研讨活动。 |
20分 |
结业考核 |
研修总结:学员需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作为本次培训的学习成果。要求能体现本次培训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收获和提升,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认真原创,杜绝抄袭,字数不少于1000字。 |
20分 |
说明:完成各项培训考核要求且总成绩达到90分的学员可在线打印学时证明,学习时长可计入继续教育培训学时。 |
六、培训费用
培训费用为280元/人,主要包含师资、课程使用、带宽流量、技术平台使用及维护、教学服务与管理等费用。培训费用由学校统一支付。请各院(部)于6月30日下午下班前将报名表(附件2)报至教师发展中心(cfd@wtu.edu.cn )。
联系人:丁老师,电话:59367593。
教师发展中心
2022年6月21日
附件:1.中青年教师专题网络培训课程列表
2.中青年教师专题网络培训报名汇总表
附件1
中青年教师专题网络培训课程列表
课程名称 |
主讲人 |
单位与职务 |
时长 (分钟) |
(模块一)思想政治素养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
胡 敏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77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刘 春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
114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体解读 |
刘 春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
124 |
怎样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
胡 敏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40 |
中国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问题与政策选择——《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方案 》 解读 |
刘自成 |
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司长 |
44 |
十四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与新政策 |
刘振天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特聘教授 |
36 |
(模块二)明确育人使命 |
坚持立德树人,建设教育强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
王炳林 |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90 |
教育廉洁与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
任建明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 |
87 |
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解读:典型案例与警示教育 |
张 冉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
90 |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征程 |
高晓莹 |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 |
98 |
涵养师德,做四有好老师 |
从春侠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修部主任 |
68 |
中国传统师德的意义和价值 |
郭齐家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
74 |
师德的国际视野 |
李 敏 张志坤 |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 |
46 |
(模块三)提升专业能力 |
数字时代大学生学情特点与教学转型适应 |
马昱春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 |
19 |
混合式教学的实施难点与问题破解 |
马昱春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 |
51 |
思维引导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要点与经验 |
马昱春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 |
26 |
教学与科研如何实现协同发展 |
谢建社 |
广州大学教授 |
63 |
教学研究论文选题凝练的主要策略与案例分析 |
熊庆年 |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 |
66 |
如何用科研成果反哺与促进教学 |
李凤霞 |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
18 |
一流课程评审指标解读 |
马昱春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 |
26 |
一流课程的设计、建设及申报——以分子生物学一流课程为例 |
卢晓云 |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教授 |
60 |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以《乡建实践》国家一流实践课程为例 |
陈前虎 |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 |
60 |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 |
沈火明 |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
48 |
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
姚小玲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
106 |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以《温病学》导论课为例 |
谷晓红 |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
43 |
(模块四)引领教学创新 |
“导客为主”的教学模式原理与实践 |
冯务中 |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40 |
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创新 |
赵常兴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124 |
从教学竞赛视角看教学模式选择与教学设计创新 |
余建波 |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在线课程建设负责人 |
120 |
基于原位翻转课堂的教学创新实践——以《半导体器件原理》为例 |
蒋玉龙 |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
120 |
信息技术在教学创新中的应用 |
周屈兰 |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
120 |
“四新”背景下一流本科课程的创新与实践 |
张俊斌 |
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
120 |
合作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基于翻转课堂的同伴教学法 |
张 萍 |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
70 |
(模块五)备战教学大赛 |
青教赛比赛要点与课程标准分析 |
朱桂萍 |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 |
27 |
如何准备教学基本功比赛 |
朱桂萍 |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 |
22 |
青教赛获奖示范课与课程教学设计分析(理科类) |
杨 晶 |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副教授 |
70 |
因赛而赛——参加青教赛10大经验分享 |
杨 晶 |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副教授 |
43 |
因赛促课与因赛促教的实践与体会 |
杨 晶 |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副教授 |
16 |
青教赛获奖示范课与教案设计心得体会(文科类) |
李 果 |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 |
56 |
青教赛参赛感悟与获奖经验总结(文科类) |
李 果 |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 |
55 |
备赛经验分享--以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为例 |
周屈兰 |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
60 |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材料准备回眸及展望 |
祁 磊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治医师 |
75 |
说明:1.个别课程或稍有调整,请以平台最终发布课程为准;
2.课程主讲人职务为课程录制时的职务。